我院首例高難度經股靜脈置入PICC管技術
時間:2019-03-14點擊數(shù):2017次作者:超級管理員
2018年12月,我院PICC置管小組成員張君麗在汪琳、陳金素護士長的協(xié)助下,應用賽丁格技術為神經外科一名患者首次成功開展了經股靜脈置入PICC管技術。該項技術是PICC(經外周靜脈置入的中心靜脈導管)技術中專業(yè)能力要求高、技術難度較大的一項操作,是在無法經上肢靜脈及頸外靜脈進行PICC置管時的一種有效置管方法,開辟了一條安全有效的靜脈輸液治療通道,減輕了患者的痛苦,進一步提高了護理工作質量與效率。
該患者是一名腦積水、腦脊液分流術后感染、格林巴利綜合征、呼吸機麻痹的患者,因12月9日行V-A分流術(腦室-心房),為了保護腦室引流分流管,拔除了上肢的PICC導管。但患者又需長期輸液治療,因此為患者建立一條安全的輸液通路迫在眉睫。如何為患者留置一條長期的安全且有效的輸液通路,減輕患者反復穿刺的痛苦,解決護理人員穿刺困難的難題呢?神經外科護士長向PICC置管小組成員張君麗發(fā)出會診。通過對患者的病情、凝血功能,血管狀況、合作程度、活動能力等進行綜合評估,決定給患者行下肢PICC置管術,但患者雙下肢肌力只有Ⅱ級,肌肉萎縮明顯,兩膝關節(jié)緊閉,下肢無法外展,增加了穿刺的難度。經過綜合評估,最后決定給患者取右側臥位,利于暴露穿刺部位,最終在三人緊密默契地配合下,應用B超引導塞丁格穿刺技術,歷時半小時,在患者的右大腿上段前內側(腹股溝下5cm)經股靜脈成功置入PICC導管至下腔靜脈,不僅避開了會陰及易活動部位,減少相關性感染、血栓等并發(fā)癥的發(fā)生,避免腹股溝處穿刺所致導管易彎折斷裂的現(xiàn)象,而且更便于護士維護及敷帖的固定,提高患者的舒適度。
此次經股靜脈置入PICC導管的成功開展,標志著我院靜脈治療技術邁出了新的一步,對因上腔靜脈綜合癥、雙側乳腺癌根治術及無法經上肢行PICC置管的患者開辟了一條較簡單且安全有效的靜脈通道,提高了醫(yī)院靜脈輸液治療的整體水平和護理服務質量,推動了醫(yī)院護理服務技術水平再上一個新臺階。(腫瘤放療一科 冬雨)